目前分類:資訊分享 (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育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15日發布「2012地球生命力報告」,指出人類持續過度消耗資源和人口成長,為地球帶來龐大壓力,40年來全球生物多樣性平均減少28%。以現階段資源消耗和碳排量,地球得比現在大50%才撐得下去,除非全球合力解決這個問題,否則到2030年,就算有兩個地球也不夠用,人類未來的安全、健康和福祉都受到嚴重威脅。

報告強調,人類人口成長與過度消耗資源,是造成環境壓力的兩大關鍵源頭,但在聯合國永續發展高峰會下月將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之際,各國政府都還沒準備好要在會中達成協議。WWF全球總幹事李普說,「我們關心的是,在聯合國體制內參與協商,以期在里約峰會(Rio+20)端出成果的各國,尚未展現出有意願真正加緊努力面對挑戰,這些協商很清楚地仍舊糾葛不清。」

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高雄市政府近10年來的監測,旗津海岸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流失30座足球場的面積,寬約50至100公尺、長3.6公里,總計超過6萬坪,且觀景平台還淘空數公尺,嚴重威脅遊客安全。為此,市府預計耗資7億元,建人工灣澳和2100公尺的潛提工程。
高市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表示,當地因為沙灘嚴重被侵蝕,使得海岸退縮,造成旗津海岸公園觀景平台被淘空,雖然工程單位拉起黃警戒線,但一些表面看起來無異狀的地方,其實暗藏很多危機,而海水浴場一帶也因暗礁形成漩流,遊客溺水案件也逐漸增加。

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我們的地球,正面臨什麼樣的威脅?

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標籤

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寒席捲歐陸與英國,專家相信與北極洋冰大量融化有關。 

受到全球暖化影響,位於俄羅斯北部,覆蓋於巴倫支海或是喀拉海的洋冰大舉消失。專家相信,北極洋冰消融,導致大片原本應該冰封的海洋,暴露於上方的大氣,進而改變複雜的風型,才會導致來自北極的寒風籠罩歐陸。 

文章標籤

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我丟棄的塑膠垃圾,可能已漂流到大洋裡熬成『塑膠濃湯』了。」曾任荒野保護協會海洋保育專員的廖敏惠按著滑鼠,螢幕上秀出一張張實地拍攝的北太平洋垃圾渦流區影像,說出你我不願面對的真相:人們製造的塑膠垃圾,出現在最遙遠的海洋生物棲息地,正威脅海洋生態和人類健康。 

去年七月廖敏惠獲Keep Walking圓夢計畫資助,成為台灣第一位前進北太平洋探索「垃圾渦流區」的先行者。 

文章標籤

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標籤

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標籤

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啁啾的小鳥移離了牠原本居住的地球方位,花草分不清秋冬或春,京都吉野櫻竟於今年11月開了數朵。因為10月底北半球驟然間冰寒,11月氣溫又回升20℃。精靈的櫻花,會錯了上帝的意旨,偷偷悄悄早開了5個月。
地球已向人類預告了未來告別式。根據聯合國今年南非德班大會各方科學家報告,世界將有三分之一物種動植物滅絕;格陵蘭2010及2011年夏天融冰速度皆比往年快;BBC攝影團隊於德班公布了一系列北極公熊吃食幼熊的照片。牠太飢餓了,北極冰洋大範圍融冰使牠失去了過去輕易可捕食的海豹,瘦弱的公熊游不到大自然的彼岸,於是在一塊原本屬於牠們家園的浮冰棲息地上,牠狠狠地咬住自己的幼熊,然後爪子抓起,拖著幼熊的屍體,「骨肉相殘」。BBC公布攝影記者Jenny Ross的照片,浮冰上另一端,一隻母熊正觀看著一切。Ross相信,牠是幼熊的媽媽;而媽媽只能靜靜地,目睹一切。

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22是地球日,許多單位都會響應關燈1小時的活動,

不只4/22,希望大家平時都能有節能的小習慣,

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球在「發燒了」!而且越來越嚴重發燒的地球導致極端的氣候異常我們也感受到大自然的巨變全世界都在為地球暖化、節能減碳努力那你呢?從今天起開始呼籲身邊朋友減少攝取肉類儘量食用低碳蔬果一起開始每週一日蔬食生活吧!


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澳洲報告指出,全球海平面因暖化效應將在1世紀內升高1公尺。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汪中和呼籲,台灣海平面上升是全球平均值2倍以上,因應辦法只能逃到高處,政府應立即策略遷都。 澳洲氣候委員會報告指出,全球暖化使海平面上升,氣候委員會委員史蒂芬(WillSteffen)也提出預測,「2100年的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幅度,相較1990年將高出0.5至1公尺」。對於國際預測全球海平面將在1世紀內上升1公尺趨勢,中研院地球科學所研究員汪中和表示,台灣因為地理環境加上地球自轉方向,海平面上升的高度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以上。 汪中和說,台灣地理位置在東北半球加上地球自轉方向是西向東轉,又是海洋潮流匯聚之地,因此台灣海平面上升平均值會是全球平均值2倍以上,海拔高度2公尺以下的地區非常危險。汪中和表示,海平面上升不僅僅代表水位上升而已,暴潮巨浪襲台的機率也會大幅增加。「台灣東岸是岩岸地形可有部分天然阻隔,西半部沿海平原則較危險,而北端蘭陽平原也因地層下陷,恐成為海平面上升最先受影響地區」。 全球暖化使海平面上升,汪中和預估,這個世紀末台灣海平面就會上升1.5公尺到3公尺,其中關渡、五股、社子島最先被淹,預估台北盆地會有1/3被淹沒,他說,「海拔10公尺以下、距離海岸4公里內的地區都是危險地區,應儘量遠離」。 究竟台灣在未來1世紀內,能以何作為來防範?汪中和說,「沒得防,只有逃」。他說,只有逃到更高處才有救,政府也應該在現在就擬出遷都計畫並執行,就像穿著舊衣要趕製新衣,「如果現在不做,肯定來不及」。 汪中和說,現在台北盆地都靠抽水系統工程來防止淹水,台灣也有多處屬地層下陷地區,「日本是全球防海嘯工程技術相對成熟的國家,以日本海嘯經驗給我們的啟示是,人類即使投入巨額工程,都難以抵擋巨大天災」。(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23日電)1000523


文章標籤

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廣告看板.jpg  

菲律賓廣告商與非政府環保組織聯手發揮創意,打造出1個會呼吸的「綠色」廣告看板,估計每年可以吸收周遭21公噸的二氧化碳,為減低空氣污染貢獻力量。這個綠色廣告看板座落在貫穿大馬尼拉地區的乙沙大道(EdsaBoulevard)上,在長寬各60呎(約18.29公尺)的框架裏,裡面種了3600株個別裝在回收寶特瓶的小葉厚殼樹,它又稱為福建茶樹。看板中間留下1片汽水瓶狀的空白,遠遠看去十分簡潔。非政府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與廣告中的汽水公司,自2008年就開始合作保護菲律賓數條河流的水源。這次共同做廣告,原本的構想只是在看板上畫出巨大的汽水瓶和WWF的標誌熊貓,但廣告商靈機一動,想出綠色看板的點子。寫著「此看板吸收空氣污染物」幾個大字,這個號稱全菲獨一無二的看板,一推出就受到好評。WWF菲律賓分會華裔資訊主任葛瑞格里.甄(GregoryYan)引述植物學研究粗略計算說,1株福建茶樹每年可以吸收13磅的二氧化碳,3600株就代表4萬6800磅,相當於2萬1228公斤。葛瑞格里.甄表示,廣告看板的成功,象徵著行銷與環保可以並存,所有的產業都可以「很綠色」。根據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2003年進行的聯合調查,大馬尼拉地區在亞洲空氣污染排行榜上高居第8位。葛瑞格里.甄坦承,單一廣告看板不足以改變空氣污染的問題,但希望看板能激發菲律賓民眾的環保意識,發自內心投入環保行動,如少用塑膠袋和免洗餐具、重複使用紙杯、與鄰居共乘1輛車上班等,生活中的小細節累積起來,也可以是環保的大作為。為確保3600株福建茶樹可以健康成長,廣告看板還安裝了精準的滴灌系統,假以時日,整片看板都會被綠色所覆蓋,不論在視覺上或在環保上,效果料將更為顯著。(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19日專電)

文章標籤

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有汗垢的衣服:有些襯衫的衣領或腋下,會有黃黃的汗垢

  要怎麼洗乾淨呢?

文章標籤

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據環保署碳標籤數據顯示,1台電腦液晶螢幕從產製到廢棄產生220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1棵樹花22年所吸收的碳。環保署為提升民眾對低碳生活認同,盼廣推產品碳標籤。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自去年起,推動碳標籤活動,邀請各廠商將商品製程從「原料」、「製造」、「配送」、「使用」到「廢棄」各階段,都計算出耗費的二氧化碳量,並計算總合後標明在產品包裝上。 環保署管制考核及糾紛處理處科長簡光文表示,盼各廠商能透過產品的碳揭露的計算,從製程上逐漸減低二氧化碳的產生,消費者也可以以行動選擇低碳產品,落實低碳生活。 目前已向環保署管考處登記碳標籤的產品共77件,舉凡包裝水、沙士、洗髮精、燈管、泡麵、毛毯、電腦液晶螢幕等種類繁多。 依管考處今天公布的產品碳標籤數據顯示,1瓶600毫升包裝水從產製到廢棄約產生180克二氧化碳、1瓶600毫升沙士約產生300克二氧化碳、1包排骨雞泡麵約產生260克二氧化碳、1台電腦液晶螢幕約產生220公斤的二氧化碳。 若以農委會公布資料估算,1棵樹1年約吸收5到10公斤的二氧化碳,1棵樹平均每天約吸收27克的碳。換言之,民眾喝1瓶包裝水的碳排放,1棵樹要吸碳6天;喝1瓶沙士或吃1包泡麵的碳排放,1棵樹要吸碳10天、新購入1台電腦液晶螢幕對地球的碳排放,1棵樹要吸碳22年。(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30日電)2011/08/30


文章標籤

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奈米顆粒可能對人體潛藏風險,也恐威脅生態環境!學者指出,奈米科技被廣泛應用在防曬油等化妝品,可能透過下水道進入河川,影響生態環境。國內已有研究證實,奈米顆粒的毒性會改變魚的游泳速度與活動力。 奈米(nanometer)是長度的單位。一奈米等於十億分之一公尺(十的負九次方公尺)。奈米科技從物質的最基本單位—原子和分子層次的操控物質,組合出極其微小的新材料和新機器。 「含奈米防曬油 經下水道進入河川」 奈米科技大量應用在藥妝用品,如防曬油等,雖然產品沒有強調是奈米技術,但宣稱「清亮透明」、「透明感」或是「物理性防曬」等,主要成分有氧化鋅(zinc oxide)、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則為奈米成分的防曬油。 海生館副研究員、東華大學海洋生物多樣性與演化研究所助理教授陳德豪,以「奈米金屬氧化物對魚類之生態毒理」為題進行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國際期刊「海洋污染學誌(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陳德豪針對氧化鋅、二氧化鈦等奈米金屬氧化物,以斑馬魚為模型物種,在暴露0.1到10ppm不同濃度下,觀察其胚胎及游泳行為。 結果發現二氧化鈦對魚胚胎發育沒有明顯影響,但會出現游泳速度、活動力下降。陳德豪推測,應是奈米顆粒進入斑馬魚的腦部,造成細胞傷害,進而影響行為。 底棲魚貝吸收 人類吃進潛藏風險 至於氧化鋅,不僅隨濃度增加,胚胎孵化變慢,游泳速度、活動力也出現異常。陳德豪指出,氧化鋅除因顆粒大小造成的毒性外,其解離產出的鋅離子過多,對生物毒害更甚於二氧化鈦。 陳德豪說,奈米顆粒對環境影響,國內外目前仍在實驗室的生物毒性研究,但一般推測,奈米顆粒會跟水中雜質、有機物、污泥結合,沉降到底泥後,底棲性的魚類或螺貝類會吃底泥,透過食物鏈進入生物體,並會累積體內。 成大化工系特聘教授陳志勇指出,奈米對人體、環境的影響,目前尚在研究,「沒人敢保證一定沒毒」。尤其是化妝品,「皮膚毛孔大於奈米」,奈米進入人體,即使只塞在毛孔,對身體的排汗功能也不好。但他也質疑市面所謂的奈米產品,根本未達「奈米級」。〔自由時報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 更新日期:2011/09/07


文章標籤

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暖化造成北極冰層融解,最新的數據顯示,過去20年來,冰層融化的速度,較以往高出一倍,每年大約有100立方公里的冰層,從地球永久消失,其中在阿拉斯加,更有80%的冰河面積,已經消失殆盡。 航行於阿拉斯加的海域上,放眼望去只看到一塊塊的浮冰,遠方的陸地也因為冰河退縮,岩層已經裸露在外,科學家研究發現,全球暖化加劇,導致阿拉斯加的冰層融解速度越來越快。 過去70年,阿拉斯加的冬季均溫上升了攝氏5度,與上個冰河時期相比,阿拉斯加所謂的「入海型」冰河,從原本的50條,銳減了14條,總面積從4萬5000平方公里,縮小到只剩下1萬平方公里,也就是說,80%的冰河面積,已經永久消失。冰河國家公園工作人員:「你可以看到冰河每年退縮,(厚度)愈來愈薄。」 數據也顯示,1950年到1990年之間,冰層每年平均融化52立方公里,但過去20年間,更以雙倍速度融化,總計在整個北極,目前冰層覆蓋面積,只有460萬平方公里,今年融冰季結束後,還可能再創新低。 但科學家更想知道的是,這些僅存的冰層,究竟還有多厚。研究團隊人員:「衛星雷達只能測到,冰層在水面上的一部分,因為約有9成的冰在水面下,出錯的機率很高。」 為了彌補衛星空拍照的不足,研究團隊遠赴北極圈附近,除了挖掘、測量浮冰的深度,還在「冰脊」上方裝設類似汽球的標誌,透過3D技術,拍攝360度的透視圖。研究團隊人員:「這將讓我們知道,這些冰脊有多堅固,這將影響船隻設計。」 科學家期盼獲得的寶貴數據,能更精準預測暖化對極區的影響,及早採取行動。讓北極熊族群能無憂無慮地,在棲息地繼續繁衍下去。2011/09/08http://www.tvbs.com.tw


文章標籤

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